七夕是情人节的意思吗
七夕是情人节的意思吗,众所周知,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传说牛郎织女在这一天相会,那么大家知道吗,我们也可以将这一天视为情人节哦,但是二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下面就让小编给来告诉大家七夕是情人节的意思吗。
七夕最早源于三四千年前,通俗名是“中国女儿节”,是姑娘们穿针乞巧、祈愿祝福的日子。
这个传统节日,在年轻一代人心中有着非常深刻的烙印。称为“中式情人节”逐渐失去传统的味道,被赋予了“洋”内涵。
七夕节是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关联的,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是这个节日的价值所在之一。
但七夕的本源并非“爱情”。节日是生活的特殊时间节点。
首先它是一个时间概念,最初是来自古人对时序变换的感受。
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夏小正》中说“初昏, 织女正东向”,这时的黄昏,抬头可见夜空中银河贯穿南北,织女星散发着美丽的光辉,朝向银河东岸的牵牛星。这是天上的景象。
而在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夏已末,秋将至,女子们要开始摇动纺车,织布制衣了。就这样,天上的星星被遥想成了人间女子的保护神和寄托心愿的所在。
织女的意象在这个迎秋的时段凝固下来,关于她的想象,她那些巧慧特质,以及与牛郎相互牵绊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七夕节又叫做乞巧节,顾名思义就是家里的姑娘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区各有不同。
喜蛛应巧“喜蛛应巧”之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唐代时,皇宫中也十分盛行这种习俗。当时的七夕夜,宫女们要“各捉蜘蛛闭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明《帝京景物略》中载有其做法:七月七日正午,女孩将一碗水放在太阳下暴晒,过一会儿,水面生膜,将绣花针轻投水中,针会浮着,此时就看水底的针影像什么。如果针影像云朵、花卉、鸟兽,就说明女孩“得巧”;如果针影粗如棒槌或细得像丝,就说明女孩“得拙”了。
有趣的是,也有一些地方,投的不是针,而是自制的豆芽,当然,这用来验智巧的“豆芽”,要叫做“巧芽”了。
磨喝乐盛行于宋元时期的七夕节玩磨喝乐的习俗,则是关于“乞子”的。
磨喝乐,是民间七夕节的玩物,即小泥偶,多是嗔眉笑眼、手持莲叶莲花的男童形象。磨喝乐被视为“巧儿”,供儿童把玩游戏。也可以在七夕时供奉起来,传达妇女们“宜男”的心愿。
为牛庆生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
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一、是祈福节,不是情人节!
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天上的织女与牛郎会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
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祈福:尚未结婚的姑娘乞求有一双巧手、已经结了婚的女子乞求得子、有孩子的妇女希望孩子聪明。
总之这一天,姑娘们会拜织女、吃巧果、许心愿、会成群结队地游玩、会亲手做手工艺品,但不会相会情人。
所以啊,还把七夕节当情人节过的,都醒醒吧。
现在的年轻人,习惯把七夕节作为情人节来过,这让七夕的含义不免变得单薄,好歹咱们华夏的七夕节历史由来已久。
二、寓意不美好,反而是“悲剧”!
牛郎织女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婚姻其实非常悲剧。
战国晚期竹简《日书》写到:“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
大概意思是:若人们在七夕这种时候结婚,丈夫三年内会离弃妻子!
直到西汉中期以后,七夕的分离禁忌才逐渐消退,演进到男女的约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