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方法
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方法,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高效的阅读与准确的理解是构建孩子学习方式与习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提高孩子阅读理解的能力呢?小编总结了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方法,来看看吧!
孩子阅读力培养方法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高级顾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中心主任杨一鸣(Mary Eming Young)教授在2017年全球教育峰会上指出:
1、儿童的发展和能力,在婴幼儿时期就会拉开差距。
2、读写/阅读能力,是认知发展的基石,并在孩子入学前的若干年发展成型,上小学时再考虑阅读就已为时过晚。
所以,如何抓住“阅读力”发展的黄金期,从现在开始就用对方法、有效培养孩子阅读力和学习力,就成了重中之重。
阅读是语文的基础。而语文又是所有学科的基础。
在阅读上偷的懒,都会用另一种方式来偿还。
阅读和识字的关系
总有人问我,孩子认识的字不多,如何能做到自主阅读呢?
其实,阅读和识字密不可分,绝对不可以割裂开。现在有很多识字APP,米粒也玩过一些;我也见过好多家长,在宝宝1岁的时候起用字卡教宝宝识字。
无论识字APP,还是字卡,字帖,只起到辅助作用。
就拿字帖和字卡来说,我不建议家长生硬地,指着汉字教宝宝,这个字念什么,它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等于死记硬背,说白了,孩子只是机械地记住了字的长相、读音和意思。遇到合适的语境,他依然不会运用。
真正能帮孩子把字学得扎实,知道它怎么读,是什么意思,怎么运用,还是要靠大量和长期的阅读。
我家米粒5岁的时候,识字量还不多。一年之间,识字量突然大增。到了小学入学前,书架上大部分绘本、童书,他都能自己读出来。
米粒对汉字的兴趣,从读绘本开始。一开始给米粒读绘本的时候,我没有严格按照绘本上的文字去讲,为了让米粒对听书感兴趣,我加了好多私货:比如加了一些疑问句,“这么多小蚂蚁,它们要去哪里呢?”
阅读,涉猎要广泛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表示过: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1、 需要孩子广泛阅读,各种书籍都要有所涉猎:小说、散文、诗歌、文言文、科普读物;
2、 死读书,不懂得思考的孩子可能要吃亏了;
2018年语文高考也印证了这两点:跟之前的考卷相比,2018年语文试卷文字阅读量明显增大、更注重逻辑思维的考查。
现在家长给孩子买书,总容易进入一个误区:重文学性书籍,比如名著、故事;轻知识类书籍,比如科普读物。其实,在国际儿童阅读能力测试中(PIRLS),知识类文章也占到50%。中高考的语文阅读题目中,也有不少知识类的文章。
所以给孩子选书,涉猎范围要广泛,一定别拘泥文学类书籍。
早期阅读的错误认识有哪些?
1、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存在误区
(1)对儿童阅读发展阶段的认识不足: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早期阅读重要性和起始年龄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很多家长把阅读和识字看成是不同阶段的事情,认为在学前开展阅读对儿童来说太早,阅读是上学以后的事情。
(2)片面的定义早期阅读: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往往自然而然地把阅读与识字联系在一起,把早期阅读当作提前开始的识字教育。相关调查显示:83%的家长不能理解儿童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简单的将阅读作为教会儿童识字的工具。社会上种种填鸭式的识字教学法(目前全国共有二十多种)机械地教会儿童认字,但是整体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以及相伴随的写作能力却受到了压抑。
(3)过分功利性的目标设计:过早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忽略了兴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才是早期阅读的价值所在。让低幼儿童大量阅读知识性、文学性内容,对他们的成长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2、缺乏优秀的阅读材料
目前,少儿读物已成为中国出版业的热点,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味道,但就现在的读本来看存在着很多问题:
(1)儿童读物创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在美国,儿童读物的创作要求创作者有很高的学历,要求有儿童教育背景。而国内读物的出版仍然集中在对一些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童话的包装,书籍出版总体水平不高、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和种类有限。
(2)从目前少儿读物的年龄段来看,中国出版业刚刚具有了年龄段的概念,但段级区分仍不清晰,各年龄段面向低幼的读物极其缺乏。2003年1月中国少儿图书排行榜上,6岁以上儿童文学类图书仍占主流。
(3)目前,中国儿童读物最为常见,市场销量较好的仍然是一些文学性书籍,功能性读物比例很校中国儿童读物的数量巨大,但分享阅读等功能性读物却几乎为零。如果说目前的儿童读物在满足一般阅读需求方面已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那么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功能性读物及以此为基础的儿童发展服务还很缺乏。
(4)主题上过于单一,无趣,唐诗宋词、古典童话,新老三字经仍然备受推崇,小猫小狗仍是常见的主角,扬善抑恶的道德说教仍是常见的主题,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的作品很少。
3、家庭早期阅读方法失当
望子成龙,求成心切家长指导儿童读书时,对各年龄段的阅读能力发展特点认识不够,开展方式的针对性差,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对处于阅读能力发展关键期的低幼儿童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基于年龄特征,如儿童个体差异大、接受信息方式不同等,必须确保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快乐的、轻松的、游戏化的,单纯强调阅读能力的发展而缺乏对方法的选择会陷入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的困境,从而剥夺孩子的快乐童年。有些家长过早地让孩子接触一些与其年龄特征不适应,他们不感兴趣的文字,如四岁就开始读名著。
对于低幼儿童而言,这样的“开卷”未必有益。愿意花钱,不愿意花时间中国家庭早期教育普遍存在着愿意多花钱(资金投入),但是时间投入(人力投入)少的特点,缺少共读时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已占家庭收入的40%),却非常缺乏在时间上的投入,如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据我们的调查,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即使是在北京这样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城市,比例也不足20%。
4、低年龄段阅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在阅读教育的目标设计上,很多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功利性心理,也将识字量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来追求。在阅读教学策略上大多依照字、词、句、段、篇的传统策略进行,重视测验,忽视阅读兴趣的培养,过分注重对一篇文章的深入分析而缺乏对阅读量的追求。
教育观念的落后,如忽视儿童独立价值的培养,强制性教学普遍,缺乏开放的教学思维;教育资源有限:教师教学水平较低,班级规模太大——学生人数多、教师空间小,教学设施缺乏等等一些客观因素也对阅读教学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目前儿童语言教育领域新理论层出不穷,但是缺乏以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为基础的系统、可操作的方案,使得教学工作者无所适从。
5、阅读环境与氛围缺失
缺乏氛围营造和场所建设。调查显示,许多中国家庭环境的布置不利于早期阅读的开展,有意识地为孩子准备书房、书橱和书桌的家庭比例不到3%。幼儿园、小学的阅读角区建设也很不完善。公共阅读学习场所严重缺乏,社区系统没能为儿童阅读提供必要的支持。
文档为doc格式